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5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368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乐  赵利清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8):1506-1508
报道了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四齿芥属(Tetracme Bunge)一中国新记录种——帕米尔四齿芥(Tetracme pamirica Vassilcz.)。标本采自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生于干燥的河谷坡地。该种与相近种四齿芥的区别是,角果长10~13 mm,种子长1~2 mm。凭证标本保存在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相似文献   
42.
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夜蛾科Noctuidae时发现2个中国新记录种:中亚卡夜蛾Chersotis transiens(Staudinger, 1896)、菲秀夜蛾Apamea ferrago(Eversmann, 1837)。对所研究的物种给予了详细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殖器描述,并提供了国内外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43.
物种分布信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基于物种访查数据和气候数据,采用基于物种生境偏好、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构建的生态位模型,综合考虑物种出现点和环境变量,预测了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模型对4种雉类的预测均达到较好效果;白尾梢虹雉、血雉、白鹇和白腹锦鸡的潜在生境总面积分别为6 432 km^2、8 464 km^2、9 573 km^2和13 691 km^2,白鹇和白腹锦鸡的潜在生境面积大于白尾梢虹雉和血雉,但后两者具有更多的高质量生境。高黎贡山北段是4种雉类潜在生境的重叠区,为高黎贡山雉类保护的优先区域,尤其是白尾梢虹雉,建议加大该区域的雉类调查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44.
2016年12月24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双山岛(120°23′45.69″E,31°59′30.50″N,海拔2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1只在林间活动的小型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并拍到其停歇在树枝的清晰照片(图1),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等资料,确定该物种为铜蓝鹟 Eumyias thalassinus,为江苏省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研究红花水提取液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模型小鼠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60只 BAL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红花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5组均背部皮下注射100 μl浓度为 200 μg /ml的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每天1次,连续注射28 d,制备SSc模型;造模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强的松组给予强的松溶液4.5 mg/kg (10 ml/kg)灌胃,红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红花1.5、3、6 g/kg (10 ml/kg)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28 d。给药28 d后,取各组小鼠背部注射博来霉素区皮肤组织切片测量真皮厚度,采用水解法检测皮肤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肤真皮厚度,皮肤组织CTGF、TGF-β、HYP含量及血清 IL-6、IL-17 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强的松组、红花低、中、高剂量组皮肤真皮厚度,皮肤组织 CTGF、TGF-β、HYP含量及血清 IL-6、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红花水提取液可改善SSc小鼠皮肤状况(或真皮厚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复方扁咽宁对急性咽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水直接喷雾法复制大鼠急性咽炎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扁咽宁高、中、低剂量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剂量(g/kg)分别按28.8、14.4、7.2(生药量计)灌胃药物水提液,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症状表现;于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及肺支气管组织形态,透射电镜法观察气管纤毛形态。结果:模型组急性咽炎表现明显:咽部红肿、充血,气管及肺组织出现病理改变,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扁咽宁低、中、高剂量组急性咽炎的症状如咽部红肿、充血等现象得到明显缓解,肺组织及肺支气管组织形态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疗效更显著。结论:复方扁咽宁可加速急性咽炎的康复进程,改善支气管及肺的组织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IL-1β和 TNF-α的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48.
为进一步研究湖北旋覆花花序中的化学成分及抗结核活性。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相液相等方法进行了成分系统研究,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从其花序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应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7,8-epoxy-9-(isobutyryloxy)thymolisobutyrate(1)、10-(2-methylbutyloxy)-8,9-epoxythymolisobutyrate(2)、stigmasterol(3)、ayapin(4)、ergolide(5)、5,10-epi-2,3-dihydroaromatin(6)、xanthalongin(7)、bigelovin(8)、carpesiolin(9)、aromaticin(10)。化合物1、2、5、6、8~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10均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6、8~10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株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10.00、30.00、5.00、3.15、3.15μM,9和10的活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9.
任毅华  罗大庆  周尧治  方江平  卢杰 《生态学报》2019,39(21):8048-8057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死亡格局和干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内林木的死亡过程。采用相邻网格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1 hm2固定样地内CWD进行调查,从CWD类型、腐烂等级、径级3个方面对CWD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CWD总密度为582株/hm2,倒木占55.33%,是CWD的主要输入形式。CWD密度在腐烂等级上的分布可用多项式拟合(R2=0.9973),在径级上的分布可用指数衰减模型拟合(R2=0.9746),且在不同类型、腐烂等级及径级上的分布差异较大。在50 m尺度内,CWD整体表现为小尺度的集群分布和中、大尺度的随机分布。在3种CWD分类中,仅有大枯枝、Ⅰ级腐烂、径级ⅠCWD在小尺度或中尺度表现为较强的集群分布,其余则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是在个别尺度达到或接近集群分布。不同类型CWD间整体关联不显著,只有枯立木与大枯枝在0-21 m尺度内达到显著负关联。CWD空间分布格局是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重要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下植物群落及林型自然更新格局。  相似文献   
50.
基于地形梯度的岩溶槽谷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权  李阳兵  刘亚香  胡先培 《生态学报》2019,39(21):7866-7880
揭示当前多因素驱动机制下岩溶槽谷区典型地貌单元在地形梯度上土地利用分布的一般规律与差异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2017年landsat TM高清影像和30 m×30 m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为数据源,并结合实地调查,通过地形位分布指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及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性指数指标计算,探讨岩溶槽谷区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共同特征与差异。结果表明:(1)岩溶槽谷区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山坡(高地形位)-槽坝(低地形位)两种分布格局特色存在,且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梯度上主要以低、中、高3种地形位组合模式;(2)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梯度上呈现梯度效应,表现出各自分布特征与差异;(3)岩溶槽谷区土地利用多样性、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合理性在地形梯度上分布格局既存在一些共同性特征,又存在各自差异性;(4)地形梯度土地利用特征差异性是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